中醫(yī)古籍
  • 《老年食養(yǎng)食療》 二十九、神經(jīng)性皮炎的中醫(yī)食療

    神經(jīng)性皮炎是瘙癢性皮膚疾病。中醫(yī)稱為“牛皮癬”、“攝領(lǐng)皰”。因其頑固難治,容易復發(fā),其皮損外觀似牛皮而得名。

    此癥常由于精神過度興奮、抑郁、神經(jīng)功能障礙等引起。食療方法有助于改善癥狀,并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食療方:

    1.取鮮絲瓜葉適量洗凈,搗爛如泥,擦患處,直至皮膚發(fā)紅,隱隱見出血為止,隔日1次,7日為一療程。

    2.取新鮮芹菜60克,洗凈切碎,粳米50克洗凈,同入砂鍋內(nèi),加水800毫升,煮至米爛成粥,早晚餐溫熱服食。

    3.鮮姜250克切碎,浸泡于50~60度燒酒500毫升中7日,每日振蕩1次,去渣取汁,外涂患處,每日1~2次。

    4.獨頭蒜10克,豆豉20克,精食鹽0.5克,米醋2毫升,一同混合后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日敷20~30分鐘,隔3日1次。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張杲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
  •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