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從新》 跋

    本集所錄.凡七百二十有余種.視備要加五之二.于世所常用之品.庶幾備矣.惟是藥性每隨時地而少異.故陶隱居嘗云.諸藥所生.皆的有境界.今之雜藥.多出近道.氣力性理.

    豈得相似.李東垣亦云.失其地.則性味或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是知古人已兢兢慮之.況至今日.而產(chǎn)藥之地.尤多遷變.加以人情不古.作偽多方.自非別白精詳.何以擴前聞而詔來哲.汪氏備要之作.匯集群言.厥功甚偉.而辨訛考異.非其所長.亦此書之缺陷也.(洛)識學淺陋.茲所重訂.凡素所涉歷而知之真者.已謹為訂正.余則姑仍其舊.惟冀海內(nèi)格致精深之士.各出新知.匡余不逮.斯實(洛)之幸.亦不獨(洛)之幸矣.

    乾隆丁丑中冬月長至前三日吳儀洛又書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