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越人《四十四難》曰∶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是謂七沖門。人但知飲食從飛門而入,糟粕從魄門而出。不知所謂門者,有開有闔,有旋轉(zhuǎn)之樞,神氣之有出有入,皆由此門。如曰吸門,必先呼出而后能吸入,有如轆轤之有升有降也。夫人之所以養(yǎng)生者,莫先乎飲食,如飲食不下,二便閉癃,多有因于氣機(jī)不轉(zhuǎn),人但知降下而不知升提,有如轆轤之繩,西不能下,因東之礙而不升。故曰∶將欲下之,必先舉之。此之謂也。
開之曰∶有礙于升者,有礙于降者,宜審別治之,又不可必其升而后降也。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越人《四十四難》曰∶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是謂七沖門。人但知飲食從飛門而入,糟粕從魄門而出。不知所謂門者,有開有闔,有旋轉(zhuǎn)之樞,神氣之有出有入,皆由此門。如曰吸門,必先呼出而后能吸入,有如轆轤之有升有降也。夫人之所以養(yǎng)生者,莫先乎飲食,如飲食不下,二便閉癃,多有因于氣機(jī)不轉(zhuǎn),人但知降下而不知升提,有如轆轤之繩,西不能下,因東之礙而不升。故曰∶將欲下之,必先舉之。此之謂也。
開之曰∶有礙于升者,有礙于降者,宜審別治之,又不可必其升而后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