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查古籍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1.關(guān)沖∶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喉痹,舌卷,口干,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針入一分,可灸一壯,慎豬、魚、酒、麥、生冷之物。
2.液門∶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 瘧,寒熱,目眩,頭痛,暴得耳聾,目赤澀,齒齲痛。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3.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節(jié)后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注也,為 。治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針入一分,可灸三壯。
4.陽池∶二穴,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陽脈之所過也,為原。治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背痛不得舉。針入二分,留三呼,不可灸,慎生冷物等。
5.外關(guān)∶二穴手少陽絡(luò),在腕后二寸陷中。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盡痛,不能握物,耳聾無所聞??删娜龎?,針入三分,留七呼。
6.支溝∶二穴火也,在腕后三寸兩骨之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jīng)。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腫,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暴啞不能言??删亩邏眩樔攵?,慎酒、麥、生冷豬魚物。
7.會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治肌膚痛,耳聾,風(fēng)癇。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8.三陽絡(luò)∶二穴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治嗜臥,身體不欲動,耳卒聾,齒齲,暴啞不能言,可灸七壯,切記不可針。
9.四瀆∶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治暴氣耳聾,齒齲痛。可灸三壯,針入六分,留七呼。
10.天井∶二穴土也,在肘外大骨后,肘后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甄權(quán)云∶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治心胸痛??人陨蠚?,唾膿,不嗜食,驚悸,螈 ,風(fēng)痹,臂肘痛,捉物不得??删娜龎?,針入三分,慎如常法。
11.清冷淵∶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治 縱肩臂不舉,不得帶衣??删娜龎?,針入三分。
12.消濼∶二穴在肩下臂外腋,斜肘分下行。治寒熱,風(fēng)痹,項痛,肩背急。針入六分,可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