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方歌括》 大黃蟲丸

    作者: 陳念祖

    治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

    氣傷。內(nèi)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者。此丸主之。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螬(百枚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歌曰干血致勞窮源委。緩中補虛治大旨。螬蛭百個半升。桃杏虻蟲一升止。一兩干漆生大可恃。

    尤在涇曰。風氣不去。則足以賊正氣而生長不榮。故薯蕷丸為要方。干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蘆茹丸而為痹補虛和血也。

    憂患于肝則饑故液皆傷其經(jīng)絡(luò)營衛(wèi)之氣也。細繹本文云。腹?jié)M不能食。肌膚甲錯。面目黯黑。明是不能內(nèi)谷以通流營衛(wèi)。則營衛(wèi)凝注。瘀積之血。牢不可破。即有新生之血。亦不得暢茂條達。惟有日漸羸瘦。而成內(nèi)傷干血勞。其有不死者幾希矣。仲景乃出佛心仙手。治以大黃蟲丸。君以大黃。從胃絡(luò)中宣瘀潤燥。佐以黃芩清肺衛(wèi)。杏仁潤心營。桃仁補肝虛。生地滋腎燥。干漆性急飛竄。破脾胃關(guān)節(jié)之瘀血。虻蟲性升。入陽分破血。水蛭性下。入陰分逐瘀。螬蠐去兩脅下之堅血。蟲破堅通絡(luò)行陽。卻有神功。故方名標而出之。芍藥、甘草扶脾胃。解藥毒。

    緩中補虛者。緩舒也。綽也。指方中寬舒潤血之品而言也。故喻嘉言曰??捎铆傆窀嘌a之。

    勿以、術(shù)補中。失卻寬舒胃氣之義。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陳三山
  •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