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發(fā)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汗亡血中溫氣,木郁風(fēng)動,搖蕩不寧,則生振悸,輕則枝葉振惕而悸在心下,重則根本撼搖而悸在臍間。若臍下悸生,則奔豚欲作矣。苓桂甘棗湯,茯苓、桂枝,瀉癸水而疏乙木,甘草、大棗,補脾精而滋肝血也。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發(fā)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汗亡血中溫氣,木郁風(fēng)動,搖蕩不寧,則生振悸,輕則枝葉振惕而悸在心下,重則根本撼搖而悸在臍間。若臍下悸生,則奔豚欲作矣。苓桂甘棗湯,茯苓、桂枝,瀉癸水而疏乙木,甘草、大棗,補脾精而滋肝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