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遠血,在大便之上者也。便血之證,總緣土濕木遏,風動而疏泄也。其木氣沉陷而風泄于魄門,則便近血,其水氣郁沖而風泄于腸胃,則便遠血。黃土湯,黃土、術、甘,補中燥濕而止血,膠、地、黃芩,滋木清風而瀉熱,附子暖水土以榮肝木也。
下血之家,風木郁遏,未嘗不生燥熱,仲景所以用膠、地、黃芩。而風木郁遏,而生燥熱,全由水土之濕寒,仲景所以用術、甘、附子。蓋水土溫暖,乙木榮暢,萬無風動血亡之理。風淫不作,何至以和煦之氣,改而為燥熱哉!燥熱者,水寒土濕,生氣不遂,乙木郁怒而風動也。
后世醫(yī)書,以為腸風,專用涼血驅(qū)風之藥。其命名立法,荒陋不通,至于脾腎濕寒之故,則絲毫不知,而一味涼瀉。何其不安于下愚,而敢于妄作耶!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遠血,在大便之上者也。便血之證,總緣土濕木遏,風動而疏泄也。其木氣沉陷而風泄于魄門,則便近血,其水氣郁沖而風泄于腸胃,則便遠血。黃土湯,黃土、術、甘,補中燥濕而止血,膠、地、黃芩,滋木清風而瀉熱,附子暖水土以榮肝木也。
下血之家,風木郁遏,未嘗不生燥熱,仲景所以用膠、地、黃芩。而風木郁遏,而生燥熱,全由水土之濕寒,仲景所以用術、甘、附子。蓋水土溫暖,乙木榮暢,萬無風動血亡之理。風淫不作,何至以和煦之氣,改而為燥熱哉!燥熱者,水寒土濕,生氣不遂,乙木郁怒而風動也。
后世醫(yī)書,以為腸風,專用涼血驅(qū)風之藥。其命名立法,荒陋不通,至于脾腎濕寒之故,則絲毫不知,而一味涼瀉。何其不安于下愚,而敢于妄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