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鳎浴秲?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專治痰厥?;钑灢恍选?卩涮荡<靶后@風(fēng)發(fā)搐。五癇等癥。
陳膽星(一兩姜汁炒)白附子(一兩煨)郁金(五錢)川烏(一兩面包煨)半夏(一兩皂莢上五味研細(xì)。用臘月黃牛膽三個(gè)取汁和藥。仍入膽內(nèi)。扎口掛風(fēng)檐下。次年取膽內(nèi)藥。
每藥一兩四錢重。加度過芒硝水飛辰砂。硼砂(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照分發(fā)就。
(附合牛膽星法臘月用黃牛膽取出汁配入天南星川貝母等分極細(xì)末將汁拌勻仍入膽殼內(nèi)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