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經(jīng)驗丹方匯編》 諸癰

    作者: 錢峻

    肺癰之候,口干喘滿,咽燥而渴,甚則四肢浮腫,咳嗽膿血,或腥臭濁味,胸中隱隱而微痛者,肺癰也。大凡肺癰當(dāng)咳嗽短氣,胸滿時垂,膿血久久如梗米粥者難治;若嘔膿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嘔而膿自止者自愈;其面色當(dāng)白而反赤者,此火克金,不可治也。

    第一次服四劑∶

    苡仁 條芩 苦絲瓜 甘草各一錢 赤芍 貝母 桔梗 栝蔞 廣皮 升麻 丹皮 各錢二分 黑棗二個 姜一片

    食后煎服。如大便不通,加麻仁。

    第二次服四劑∶

    赤芍 貝母 花粉 甘草 栝蔞 桔梗 知母 百合 獨活 杏仁 連翹各等分燈

    食后煎服。

    第三次服四劑∶

    貝母 獨活 百合 甘草 桔梗 麥冬 赤芍 知母 花粉 栝蔞各等分 燈心 白果照前服,以后白鲞、紅蘿卜、鴨蛋終身不可食。食則后發(fā)不治。大葷一年后方可吃,如齋更妙。

    一方∶綠橘葉洗凈,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即痊。(《單方全集》)

    屢驗方(治肺癰未成即散,已成即潰,已潰即愈。神效)

    桔梗一錢 苡仁五錢 貝母一錢六分 黃 (炒)一錢 金銀花一錢 甘草節(jié)一錢二分 陳皮一錢二分 白芨一錢 甜葶藶(炒)八分

    水二鐘煎半,加生姜一片,食后徐徐服。初起加防風(fēng)一錢,去黃 ;潰后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槿樹皮一錢,服。(李士林新定方)

    腸癰(小腹堅硬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 赤微腫,小便頻數(shù),汗出憎寒,脈緊

    大黃(炒) 樸硝各一錢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二錢

    空心煎用。(《秘方集驗》)

    肚癰、大小腸癰、冬瓜癰

    白芷二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歸尾一錢五分 大黃二錢 番鱉二枚(去毛) 綠豆二錢為末,每服二錢,酒下,以平為度。(抄本)

    脅癰

    金銀花五錢 川貝二錢 角刺 連翹各錢半 甲片 赤芍各三錢 白芷一錢五分 地榆五錢 甘草節(jié)一錢 當(dāng)歸二錢 夏枯草一兩(煎汁和藥,后煎) 鼠粘子錢半 紫花地丁一兩生菊花根一兩(搗汁和藥)服。(醫(yī)書)

    懸癰(在肛門前,陰根后兩相交界處,初起如松子大,漸如蓮子細(xì),數(shù)十日后如桃李樣,宜

    甘草梢四兩,水煎服即愈。外用大黃三錢,熟石膏一兩,紫金錠一錠,同搗碎調(diào)服。 一用大粉草四兩,長流水浸透,炭火炙干,再浸再炙三次,切片。同歸身三兩,水三碗,慢火煎,去渣再煎,稠濃為度,每用三錢,好酒一杯化膏,空心服。未成即消,已成即潰,潰即收口。(《單方全集》)

    跨馬癰(成膿者極妙)

    黃 三錢 人參二錢 川芎 當(dāng)歸各一錢 白芷 官桂 甘草 防風(fēng)各五分

    一貼痛止,再服內(nèi)潰。十貼肉生。(《新都治驗》)

    翳癰

    五爪龍連根搗汁,酒 服,日進(jìn)四、五次,膿從大便出。未成膿者內(nèi)消。如有頭,以渣敷

    天蛇頭

    蜈蚣一條 雄黃三錢

    二味共研作細(xì)末,用雞子清調(diào)搽即愈。 一用豬苦膽入雄黃末五分、蜈蚣末五分,套指上扎緊愈。(《單方全集》)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