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經(jīng)驗丹方匯編》 預防中風

    作者: 錢峻

    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肌肉微掣,數(shù)年內(nèi)有中風之癥。宜先服愈風湯、天麻丸、竹瀝枳術(shù)丸各一料。此治未病之先也。

    愈風湯(初覺風動服此,可免倒仆。又治中風內(nèi)邪已除,外邪已盡,當服此以導諸經(jīng)。久服大風盡。夫縱有微邪加減治之)

    黃 (蜜炙) 人參 當歸(酒洗用) 白芍(酒洗) 生地 枸杞 杜仲(姜、酒炒)秦艽 肉桂 甘草 羌活 獨活 防風 薄荷 菊花 細辛 麻黃 蔓荊子 白芷 知母 石膏 柴胡 黃芩 地骨皮 枳殼(麩炒) 蒼術(shù)(米泔洗)

    每服一兩,生姜三片煎,空心服十劑。(《萬病回春》)

    天麻丸(治未病之圣藥)

    天麻 牛膝(酒洗) 萆 (另研) 元參各半兩 川羌三兩五錢 當歸(酒洗)一兩半生地(酒洗)四兩 獨活兩半 大附子(泡去皮臍)五錢蜜丸,每服四錢,空心酒湯任下。服后饑則食,不饑且止。(《醫(yī)宗必讀》)

    竹瀝枳術(shù)丸(化痰清火、順氣除濕、祛暈眩、療麻木、養(yǎng)氣血、健脾胃)

    白術(shù)(土炒)二兩 枳實(麩炒) 陳皮(去白) 白茯苓 黃連(姜汁炒) 條芩(酒炒) 當歸(酒洗) 楂肉 白芥子 半夏(白礬、皂角、生姜水煮干) 南星(制同上) 白芍(酒炒)各二

    為末,神曲六兩,姜汁、竹瀝各一盞,煮糊為丸,每服百丸,食遠淡姜湯下,有火者更宜。《醫(yī)書》龔子才曰∶“余屢試前方,有效,有不效。不效者,多是脾肺之虛,腎氣之弱。惟宜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兼而進之,可免中風之患矣?!毙焓|術(shù)曰∶“薛氏有云,預防者,當養(yǎng)氣血,節(jié)飲食,戒七情,遠幃 ?!?/p>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