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家庭醫(yī)學百科·預防保健篇》 滅蚋

    蚋又名黑蠅,我國東北俗稱“挖背”在非洲、拉丁美洲,蚋是人類盤尾絲蟲病的媒介,叮刺后能使人、畜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

    環(huán)境防制清除孳生地水草、樹枝、浮萍、淤泥。取出卵塊。調(diào)整水流量以改變流速,增加水的渾濁度,均是很有效的防治措施。

    化學防制

    滅蚋幼蟲在上述多蚋幼孳生中,可用0.5%雙硫磷、毒死蜱、殺螟松乳劑、7504、辛硫磷、氯氰菊酯等殺蟲劑噴射滅蚋幼,效果顯著。

    殺滅成蚋(1)燈光誘殺,利用成蚋對光的趨向性,可將黑光燈、紫外線誘蚊燈或普通電燈,在傍晚(即黃昏后1~2小時)置于住區(qū)外周多蚋的綠化空地上,開燈誘殺成蚋。方法同滅蚊、滅蠓;

    (2)煙劑或殺蟲劑空間噴射:對隱藏和棲息在草叢或灌木叢、園林綠化區(qū)的成蚋,可用DDVP煙劑和各種殺蟲劑或含擬除蟲菊酯的殺蟲劑噴煙或噴射殺滅。方法同蚊、蠓;

    (3)防蚋叮咬:可用DETA、DMP等驅避劑、驅蟲露等涂擦在暴露的皮膚上、防蚋刺叮。另可穿著白色防疫服或長衣、長褲扎緊袖口、領口和褲腳,防蚋叮咬。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