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家庭醫(yī)學百科-醫(yī)療康復篇》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位于鼻腔中央,將鼻腔分為左右兩側。當外傷、發(fā)育異?;蛞粋缺乔粌容^大腫物壓迫時,會使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突起。在出現(xiàn)鼻塞、偏頭痛或鼻出血等癥狀時才診斷為鼻中隔偏曲;有的病人因此而影響鼻道分泌物引流,易繼發(fā)鼻竇炎。

    病人出現(xiàn)上述癥狀,經醫(yī)生檢查確診為本病者,則需要作鼻中隔矯正術,但手術應在成年(18歲)后進行為宜。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周揚俊
  • 《溫熱經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張仲景等之說為經,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