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白術(shù)黃散
治五心煩,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
白術(shù)黃當歸黃芩(去皮)芍藥(各半兩)石膏甘草(各二兩)茯苓寒水石(各一兩)官桂(一分)人參川芎(各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一日三服。
人參白術(shù)湯
方在燥門,第一方是也。此乃為同,不復錄耳。
黃連丸
治濕熱流連,氣血不通,壅滯不散。清爽頭目。
黃連(好者,不拘多少)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不計時候,日三服。
必效散
治五勞七傷,勞役肌瘦,不思飲食,喘嗽不已。
川烏頭(一兩,生)天南星(半兩,生)上為末,每服二錢,蘿卜八塊,如拇指大,以水煮熟,去滓,食后服,嚼。
當歸地黃湯
治嗽血衄血,大小便血,或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月水過多,喘嗽者。
當歸芍藥川芎白術(shù)染槐子黃藥子(各半兩)生地黃甘草茯苓(去皮)黃芩白龍骨(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紫菀散
治勞,體熱心寒,脈滑短,咳嗽,婦人多有此疾。口干眼澀,骨痿短氣。
皆因腸胃燥滯,營衛(wèi)不能開發(fā),玄府閉塞,熱郁內(nèi)余??梢蚤_發(fā)陰陽,宣通澀滯,和營衛(wèi),順三焦。兼服人參白術(shù)湯。
紫菀桑白皮桔梗續(xù)斷甘草五味子(各一兩)赤小豆(一合)上為末,水一大盞,藥末五錢、青竹茹彈子大,同煎至七分,溫服,去滓。
枳實飲子
治婦人手足煩熱,夜臥多汗,肌肉黃瘁,經(jīng)候不調(diào),四肢煩倦,心腹?jié)M悶,狀似勞氣。
枳實(二兩)半夏(一兩,湯洗七次,生姜汁浸二日,火炒黃色,用半夏)紅芍藥柴胡(各一兩)黃芩(一兩半)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及治五心煩熱,及身體壯熱潮熱,續(xù)服桃仁煎丸。又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阻滯不通。
桃仁(二兩,湯浸,火炒)川大黃川樸硝(各二兩)虻蟲(一兩,去翅頭足)上為末,用醋五升,入金銀鐺內(nèi),以慢火熬成膏,可丸如桐子大,當日晚不食夜飯,溫酒下一丸,不嚼破。午際取下赤小豆汁,似雞肝、小蝦蟆衣。未,再服。候鮮紅,即住服。
盧同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咳嗽喘急。
款冬花井泉石鵝管石鐘乳石官桂甘草白礬佛耳草(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竹筒子吸吃,日三服。立效。
焚香透膈散
治一切勞嗽壅滯,胸膈痞滿。
雄黃佛耳草鵝管石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藥一錢,安在香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煙在喉中。立驗。
罌粟神圣散
治男子婦人久新日夜咳嗽不止者。
御米殼(一兩,用蜜炒)烏梅肉揀人參訶子肉葶藶桑白皮(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百沸湯潑,臨臥調(diào)下。
三黃丸
(新添。)治五勞七傷,流濕潤燥,消渴煩熱甚者。
大黃黃芩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生姜湯下,不計時候,日三服。妙!
當歸木香湯
治婦人血氣虛勞,令人頭目昏眩,譫語聲沉重,舌根強硬,言語謇澀,口苦,不思飲食,白日間、睡夜發(fā)虛汗,神思恍惚,夢寐狂言,面色痿黃,頻發(fā)喘咳,遍身疼痛,骨節(jié)氣走注,四肢沉重,背髀拘急,發(fā)寒熱,五心煩躁,唇干多渴,胸膈不利,喉咽噎塞,羸瘦弱,經(jīng)曰脈大為勞,宜服此藥。
青皮五加皮海桐皮桑白皮地骨皮丁香皮陳皮牡丹皮棕櫚皮(以上諸藥,全燒成灰,末用,十大錢,稱)當歸(一兩)木香紅芍藥(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小油二點,錢一文同煎至七分,溫服。
如婦人血藏臍下,冷痛似刀攪,遍身腫滿,室女月經(jīng)不通,用斑蝥一兩、大黃一兩(炒、銼),二味為末,用黃狗膽汁,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如臍下痛止,心間痰未止,不服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