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流注者,謂先發(fā)于背,后旋流串,散走于腰背四肢,或來或去,或痛或不痛,無一定之部位也。治法宜用去風去火之劑,兼散其毒。以∶
升麻一錢 當歸五錢 黃芩一錢 栝蔞二錢 金銀花一兩 甘草二錢(炙) 連翹三錢 秦艽二錢 蒼耳一錢 馬蘭根一錢 牛膝一錢 牽牛一錢
水三碗,煎服數(shù)劑,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