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華佗神方》 一○三九·論五疔狀候

    作者: 華佗

    五疔者,皆由喜怒憂思,沖寒冒熱,恣飲醇酒,多嗜甘肥毒魚酢醬,色欲過度之所為也。蓄其毒邪,浸潰臟腑,久不攄散,始變?yōu)轲邸F涿形?,一曰白疔,二曰赤疔,三曰黃疔,四曰黑疔,五曰青疔。白疔起于右鼻下,初如粟米,根赤頭白,麻木或痛癢,使人憎寒頭重,狀若傷寒,不欲食,胸膈悶,喘促昏冒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過五日,禍必至矣,宜速治之。赤疔在舌下,根頭俱赤,發(fā)痛,舌本硬不能多言,驚煩悶恍惚,多渴引水不休,小便不通,狂者死也,未者可治,此不出七日,禍必至矣。大人小兒皆能患也。黃疔起于唇齒齦邊,其色黃,中有黃水,發(fā)則令人多食而還出,手足麻木,涎出不止,腹脹而煩,多睡不寐者死也,未者可治。黑疔起于耳前,狀如瘢痕,其色黑,長減不定,使人牙關(guān)急,腰脊腳膝不仁,不然則病,亦不出三歲死。皆由腎漸絕也,宜慎欲事。青疔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身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無所見,多恐悸,睡不安寧,久不愈,令目盲,或脫精,不出一年,禍必至矣。白疔其根肺,赤疔其根心,黃疔其根脾,黑疔其根腎,青疔其根肝。五疔之候,最為巨疾,不可不察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龐安石
  • 作者:
    鄭壽全,字欽安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吳坤安
  • 作者:
    嚴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作者: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