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藥方

    作者: 徐春甫

    生地黃湯、麥門冬散、川芎三黃散、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以上方并可治鼻衄。見血證門。)

    定命散治膽受胃熱,循脈而止于腦,血溢妄行, 衄血汗。

    朱砂 水銀 麝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五分,食遠新汲水調下。

    (《局方》)防風通圣散治肺經(jīng)風熱壅塞,鼻窒不通,不聞香臭,或感風寒,熱來濁涕皆可服。(方見風門。)

    (《直指》)通圣散治肺氣不清,鼻塞不利。

    鼠粘子 桔梗 紫菀 桑白皮 荊芥穗(各二錢) 甘草(六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濟生》)辛荑湯治肺氣不利,頭目昏眩,鼻塞聲重,咯吐稠粘。

    辛荑 川芎 白芷 甘菊花 前胡 石膏 白術 生地黃 薄荷 赤茯苓 陳皮(去白。

    各一兩) 甘草(炙,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

    (《濟生》)辛荑散治肺虛為四氣所干,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不通,不聞香臭。

    辛荑 川芎 木通 細辛(凈) 防風 羌活 本 升麻 白芷 甘草(炙。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下。

    (河間)麗澤通氣散治鼻不聞香臭。

    黃 (八分) 蒼術 羌活 獨活 防風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炙甘草(四分) 麻黃(冬月加) 川椒 白芷(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忌一切冷物,勿于風寒之處坐臥。

    (《良方》)防風湯治鼻塞不聞香臭。

    防風 梔子(七枚) 升麻 石膏(二兩) 麻黃(半兩) 官桂(去皮,半兩)木通(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御藥)菖蒲散治鼻內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 皂角(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綿裹塞鼻中,仰臥片時。

    (《良方》)御寒湯治寒氣風邪傷于皮毛,令人鼻塞。

    黃 陳皮 人參 升麻(各五分) 蒼術(七分) 款冬花 黃連(各一分)佛耳草 白芷 防風 羌活 甘草(炙。各二分)

    黃柏(二分)水二盞煎八分,食遠稍熱服。

    (《良方》)雙芎散治傷風鼻塞聲重。

    川芍(一兩) 撫芎(兩半) 細辛(半兩) 薄荷葉(兩半) 川烏(一兩) 白芷 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蔥茶調下。

    (《良方》)芎 散治鼻塞為癰。

    芎 檳榔 肉桂 麻黃 防己 木通 細辛 石菖蒲 白芷(各一分) 木香 川椒 甘草(炙。各半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姜三片、紫蘇葉少許煎八分,食遠服。

    (《醫(yī)林》)川芎散治傷寒鼻塞。

    蒼術(米泔浸,五兩) 本 白芷 細辛 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煎七分,溫服。

    南星飲治鼻窒塞不通,風邪入腦,宿冷不消,鼻內結硬。

    南星(不拘多少湯泡二次,切片焙干)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棗七枚、甘草少許,食后三四服,其硬物自出,腦氣流轉,濁涕自收,仍用大蒜、蓽茇杵作餅,紗襯炙熱,貼囟門,熨斗熨透,瘥。

    人參散治肺氣不通,鼻塞上壅。

    人參 白茯苓 陳皮 黃芩 麻黃 羌活 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各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食后溫服。

    蓽澄茄丸治鼻塞不通。

    蓽澄茄(半兩) 薄荷葉(三錢) 荊芥穗(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臨臥噙化津咽下。

    南木香膏治鼻塞不利。

    南木香 川當歸 川芎 通草 細辛 蕤仁(去殼) 白芷(各等分)

    上咀,和羊髓熬白芷,色黃去渣,為丸豆大,一粒塞鼻內,立通。

    通關散治腦風鼻息不通,不聞香臭,或流清涕多嚏,肩項拘急,頭目昏痛,風府怯寒。

    原蠶蛾(瓦上焙黃) 白附子(炮) 益智仁 白蒺藜 薄荷 苦參(各一兩)

    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和劑》)通頂散治鼻塞不聞香臭。

    胡黃連(研) 滑石(研。各一分) 瓜蒂(七枚,研) 麝香(一錢) 蟾酥(半錢,研)

    上研勾,每用少許吹入鼻內即瘥。

    瓜蒂散治鼻塞不聞香臭。

    瓜蒂 藜蘆(各等分)

    為細末,每用一錢綿裹塞鼻中。

    防風湯

    黃芩 人參 甘草 川芎 麥門冬(去心) 防風(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調服,食后日三次。

    川椒散治鼻流濁涕。

    川點椒(炒出汗) 訶子(煨去核) 白姜 川芎 官桂 細辛 白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酒調服。

    (《三因》)蒼耳散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蒼耳子(二錢半,炒) 辛荑仁(五錢) 薄荷葉(五錢) 白芷(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蔥湯或茶清食后調下。

    (《瑞竹》)千金辛荑膏治鼻塞腦冷,清涕常出。

    黑附子(炮去皮) 川椒(去目炒) 川芎 細辛 吳茱萸 干姜(各錢半) 桂心(三錢) 皂角屑(錢半)

    上用豬脂二兩煎油,先一宿以米醋浸煎八味藥,取入豬油內同煎,以附子色黃為度,用綿蘸藥塞鼻中瘥。

    神愈散治肺熱鼻流濁涕,窒塞不通。

    細辛白芷與防風,羌活當歸半夏芎。

    桔梗陳皮茯苓輩,十般等分銼和同。

    三錢薄荷姜煎服,氣息調勻鼻貫通。

    細辛散治肺傷風冷鼻流清涕,頭目疼痛,胸膈不利。

    細辛(一兩) 附子(炮去皮尖) 白術 訶子(六枚) 蔓荊子 芎 桂心(各二分) 枳殼(麩炒) 甘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煎六分,食后溫服。

    鼻柱膏治鼻常有清涕。

    桂心 細辛 干姜(炮) 川椒(去目,凈者炒出汗) 皂莢(一分)

    上各五錢為細末,羊脂和成膏,棗核大,綿裹塞鼻孔。

    (《易簡》)白黃散治鼻 、 肉、鼻痔等癥。

    白礬 雄黃 細辛 瓜蒂(各一錢)

    上為細末,以雄犬膽汁為劑,如棗核,塞鼻中。

    (《御藥》)辛荑膏治鼻生 肉,窒塞不通,有時疼痛。

    辛荑葉(二兩) 細辛 木通 木香 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 白芷(各五錢)

    上用羊髓豬脂二兩和藥于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取赤黃色放冷,入片腦、麝香一錢為丸,綿裹塞鼻中,數(shù)日肉脫即愈。

    (《三因》)羊肺散治肺虛上壅,鼻生 肉,不聞香臭。

    羊肺(一具,洗) 白術(四兩) 木通 肉蓯蓉 川芎(各一兩) 干姜(炮八錢)

    上為末,以水調稀稠得所,灌入肺中煮熟,細切,焙干為末。每服二錢,食后米飲送。

    (《直指》)通頂散治鼻癰。

    瓜蒂 藜蘆(各一分) 皂角(半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吹此入鼻。

    雄黃丸治同前。亦治 肉。

    雄黃(五分) 瓜蒂(二個) 綠礬(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吹入鼻中。

    千金 肉方(一名瓜丁散)

    瓜蒂 華陰細辛(等分)

    為末綿包少許塞鼻。

    丹溪方治鼻 肉,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治本當消食積。

    蝴蝶礬(二錢) 細辛(一錢) 白芷(半錢)

    為末內鼻中。

    (《良方》)山茱萸丸治鼻癰。

    山茱萸 大黃(酒炒) 菊花(各一兩一分) 樸硝(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獨活(各二分) 秦艽(一兩半) 蔓荊子(去白皮) 梔子仁(炒) 防風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老人亦宜服之。妊婦去附子加細辛半分。

    二丁散治鼻中 肉。

    苦丁香 丁香 粟米 赤小豆(各七粒) 石膏(少許)

    上為細末,吹入鼻中,如不聞香臭及偏頭風皆效。

    地龍散治息內。

    地龍(去土炒,一分) 豬牙皂角(一枚)

    存性研為末。先洗鼻內,凈,以蜜涂之,敷藥少許于內,流出清水,盡則 肉自除。

    通草膏治鼻癰有 肉,不聞香臭。

    通草 附子(炒) 細辛(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丸,如棗核大,綿裹塞鼻內。

    (《局方》)人參順氣散(方見風門) 藿香正氣散(方見嘔吐門) 皆可治鼻痛。

    (《直指》)杏仁細辛膏治鼻痛。

    杏仁(去皮尖) 細辛 白芷(各一錢) 全竭(兩枚,焙)

    上為末,油調敷。

    (《局方》)甘露飲(方見積熱門) 黃連阿膠丸(方見嗽門)并治鼻瘡。

    (《直指》)革丹散治一切酒 并鼻上贅肉,面生粉刺雀 。

    黃革丹(二錢半) 砂(五分) 巴豆肉(十個,去油) 酒餅藥(一錢半)

    上件同入罐子中,以慢火熬三四沸取下,續(xù)入研細鍛石三錢、雞子清和勻畢。凡酒鼻以鵝毛蘸掃紅處,日一次。粉刺雀 ,小竹杖挑藥點,才見微腫便洗去。鼻上肉贅敷之,半月取出,膿血自成痂落矣。

    (《和劑》)白龍丸治酒 鼻、面上肺風瘡。

    白龍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腌少時方以湯洗去,食后常服龍虎丹一帖,(亦見和劑),半月瑩潔。

    (《良方》)蓖麻子膏治酒 鼻、肺風面赤生瘡。

    蓖麻子(去殼研) 輕粉(研) 瀝青(研) 硫黃(研) 黃蠟(各二錢) 麻油(一兩)

    上熬成膏,以瓷盒盛,每用少許擦于患處。

    荊芥散治肺風 。

    荊芥穗(四兩) 防風 杏仁(去皮尖) 白蒺藜(炒去刺) 僵蠶(炒) 甘草(炙。

    各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下。

    椿根湯治疳食口鼻。

    椿根(去皮切,一升) 蔥白(細切,半升) 豆豉(半升) 鹽(半合)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合)

    上合和,以醋及清泔各三升煎十數(shù)沸,約一升,分作三服,有惡物下即效。小兒量大小加減。

    地黃煎治鼻生瘡,癢痛不止。

    生地黃汁 生姜汁(各一合) 苦參(一兩,銼) 酥(三合) 鹽花(二錢,后入)

    上將地黃汁、生姜汁浸苦參一宿,以酥和于銅石器中煎至半,卻入鹽花,候汁入酥盡去渣,傾入盒中。每用少許滴于瘡上。諸風熱瘡亦皆治之。

    梔子仁丸治肺熱鼻發(fā)赤瘰,名曰酒 鼻。

    梔子仁(不拘多少微炒)

    上為末,溶黃蠟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

    天柏茶治肺火鼻紅年久,服諸藥不效。

    天門冬(去心) 側柏葉 細茶(各一兩)

    上三味和搗一處,每日用一撮于罐中,以滾水沖入,閉氣勿泄,少時用湯當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

    白礬散治肺風酒 鼻等疾。

    白礬 硫黃 乳香(各等分)

    為末,綿裹塞鼻中。

    硫黃散治酒 鼻生黑粉刺。

    硫黃 輕粉(各一錢) 杏仁(十四個,去皮尖)

    上為細末,唾津調,臨臥時涂鼻上,早晨洗去。

    (《醫(yī)林》)大風油治酒 鼻。

    草烏尖(七個) 麝香(少許)

    為細末研勻,入大風油以瓦盒盛,火上調勻。先以姜擦,日三次。專治肺風鼻面赤。

    二神散治赤鼻久不瘥。

    大黃 樸硝(各等分)

    為末,津調涂鼻上。

    葫蘆酒∶治鼻塞、眼昏疼痛、腦悶。用葫蘆子打碎,醇酒半升浸之,春三、夏· 秋五、冬七日,少少內鼻中。有以童便浸亦效。

    脂膏方∶治卒食物從鼻中縮入腦中,介介痛不出。用牛脂或羊脂如指大內鼻中,以鼻吸取脂入,須臾脂消,則物逐脂俱出也。雁鴨脂亦可用。

    鼻塞不通∶用小薊一把,水二升煮一升,去滓分服。

    又方∶用蓽澄茄五錢、薄荷葉三錢、荊芥穗一錢為末,煉蜜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噙化津咽。

    又方∶治鼻癰腦塞,用青甜瓜莖為末,吹鼻中,亦治 肉。

    又方∶用皂角炙為末,如小豆大,以竹管吹入鼻中。

    又方∶用干姜末蜜和塞鼻中。

    治鼻中 肉∶用枯白礬為末,面脂和,綿裹塞鼻中,數(shù)日肉隨落。

    治久患鼻瘡,膿血臭者∶用百草霜研細,冷水調服三錢。

    治鼻中外 瘤,膿血出∶用蜂房炙為末,酒調方寸匕,日七服。

    治鼻面酒 ∶用鷓 屎一合研,以臘月豬脂和,每夜敷之。

    治鼻疳及鼻中生瘡∶用黑牛耳內垢敷之。

    又方∶用橘核微炒為末,每服一錢,研胡桃肉一個,同酒調服。

    一方∶治鼻窒塞不通,用槐葉五兩、水五盞,煎取二盞,量下蔥三莖、豉一撮再煎一二沸,分二服。

    《圣惠方》∶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水出不止。以蒺藜二握,當?shù)儡囇羞^,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仰臥先滿口飲食,以汁一合灌鼻中,不過再灌之,嚏出一兩個 肉似赤蛹蟲,即瘥。

    《肘后方》∶治鼻病酒 ,以馬藺子并花杵爛敷之佳。

    又方∶治鼻塞,燒麻鞋灰吹鼻中,立通。

    《經(jīng)驗方》∶治酒 鼻,以新銀杏嚼爛敷于鼻上,不過五七次如故。

    一方∶治鼻淵腦瀉,用生附子為末,煨蔥,涎和如泥,夜間涂涌泉穴,自愈。

    一法∶東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兩孔,治鼻中患。交腳 坐,治鼻中患,通腳癰瘡,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聞香臭,久行徹聞十方。

    一法∶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五通,治鼻瘡。

    一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內氣,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淚苦出。徐徐閉目吐氣,去鼻中 肉、耳聾,除傷寒頭痛詵詵,皆以汗出為度。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