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婦人大全良方》 陽旦湯

    作者: 陳自明

    治婦人產(chǎn)后傷風(fēng)十數(shù)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干嘔,汗出。宜陽旦湯。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自汗者,去桂,加炮熟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蔞根三兩;下痢者,去芍藥,加干姜三兩;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里急者,正陽旦湯主之,煎時入膠飴為佳。

    若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者,莫與也。

    治產(chǎn)后惡露方下,忽而斷絕。晝?nèi)彰髁耍簞t譫語,寒熱往來,如見鬼狀。此由為熱入血室,不即治之,諸變不測,宜服柴胡地黃湯。(方見第六卷十五論中)四物湯加北柴胡。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