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合抒發(fā)己見。
查古籍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昆侖 主腳如結,踝如別。 陰陵泉 主足痹痛。 京骨 承山 承筋 商丘 主腳攣(又云∶承山、承筋主腳脛酸,腳急跟痛,腳筋急痛兢兢。) 浮白 主足緩不收。 天柱行間主足不任身。(又云∶行間主厥,足下熱。)然谷 主足不能安,脛酸不能久立。 中都 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 沖陽 三里 飛揚, 復溜 完骨 仆參 主足痿失履不收。(又云∶仆參主足跟中,踝后痛。飛揚主 中痛。復溜主脛寒不能自溫。又主腳后廉急不可前卻,足跗上痛。) 京骨 然谷 腎俞 主足痛。 太溪 次 膀胱俞 主足清不仁。(又云∶大溪主手足寒至節(jié)。) 地倉 大泉 主足痿痹不能行。 光明 主痿痹坐不能起。 風府 腰俞 主足不仁。 條口 三里 承山 承筋 主足下熱,不能久立。 丘墟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樞腳痛。 陽輔 陽交 陽陵泉 主髀樞膝骨痹不仁。 環(huán)跳束骨 交信 陰交 陰舍 主髀樞中痛不可舉。 臨泣 三陰交 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申脈 隱白 行間 主脛中寒熱。 太沖 涌泉 主脛酸。 付陽 主 外廉骨痛。 至陰 主風寒從足小趾起,脈痹上下。 至陽 主脛疼,四肢重,少氣難言。 厲兌 條口三陰交 主脛寒不得臥。 內(nèi)庭 環(huán)跳 主脛痛不可屈伸。 陽間 環(huán)跳 承筋 主脛痹不仁。 涌泉 然谷 主凡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月生死為息數(shù),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