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味苦氣寒,芬芳無毒??嗄苄篃釟⑾x,寒能退熱,除陰分伏熱,故治蓐勞虛熱,男婦勞瘦骨蒸。凡苦寒多傷胃氣,惟青蒿之芳氣入脾,與胃無犯,且能清利脾家濕熱耳。但中氣虛寒泄瀉者勿用。若熬膏神治蓐勞虛熱,以童便搗葉取汁煎膏。
青蒿,即草蒿,系神曲中所用者。入童便熬膏,退骨蒸勞熱,生搗爛絞汁,卻心痛熱黃息肉腫癰;燒灰淋濃湯,點泄痢鬼氣∶研末調米飲吞,愈風疹疥瘙。止虛煩盜汗,開胃明目,辟邪殺蟲,善理血虛有熱,專除鬼疰?zhèn)魇?/p>
身中鬼氣,引接外邪,游走皮膚,洞穿臟腑,每發(fā)刺痛,變動不常者,為飛尸,附骨入肉,攻鑿血脈,見尸聞哭,便作者為遁尸,淫躍四末,不知痛之所在,每發(fā)恍惚,得風雪便作者為風尸。纏結臟腑,沖引心脅,每發(fā)絞切,遇寒冷便作者為沉尸。舉身沉重,精神錯雜,嘗覺昏廢,每節(jié)氣大發(fā)者為尸疰。時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內庚日,采青蒿懸門庭,可辟邪,冬至元旦各服二錢亦良,則青蒿之治鬼疰,蓋亦有所本也。
按∶凡苦寒之藥多傷胃氣,惟青蒿芬香入脾,獨宜于血虛有熱之人,以其不傷胃氣故也,但無補益之功,必佐氣血藥而用之方有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