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得土金之氣,兼得天之燥氣,火金相搏,故味辛平苦溫無毒。入足太陰、陽明、少陽,亦入手少陰經(jīng)。辛溫善散,故主傷寒邪在表里之間??嗌葡滦梗食南轮э?,曾膈痰熱脹滿上氣,為祛濕分水實脾而開寒濕痰氣郁結(jié)之圣藥。其所大忌者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諸病耳。
半夏,火痰黑,老痰膠,同芩連。寒痰清,濕痰白。同姜、附、陳皮、蒼術。卒中病痰,南星、皂角,痰飲脅痛。治吐食反胃,消腸腹冷痰,散逆氣。除嘔惡,開結(jié)氣,發(fā)聲音,止脾瀉,斂心汗,一切痰厥頭痛、頭眩圣藥。但血癥消渴,并孕婦禁服。
脾濕痰癥最宜,陰虛痰癥切忌。
主治(痘疹合參) 治痘虛寒嘔噦少食,化痰涎,燥脾濕,和脾胃。但恐燥咽兼損孕婦,灌漿時忌之。無濕痰者戒用。
按∶汪機曰∶脾胃濕熱,涎化為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若以貝母代之,翹首待斃。李時珍曰∶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半夏治痰,為其體滑性溫也。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即化液,辛以潤之是也。丹溪謂∶半夏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成無己謂∶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閉、皆取其滑潤也。俗以半夏為燥,不知利水祛濕,而使土燥,非性燥也。但非濕熱之邪而用之,是重亡津液,誠非所宜。若應犯而犯,似乎無犯古人半夏有三禁,謂血家渴家汗家也。然其功,止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助柴胡主惡寒,是又為足少陽也。助黃芩主祛熱,是又為足陽明也。寒熱往來,在半表半里,故用此有各半之意。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得土金之氣,兼得天之燥氣,火金相搏,故味辛平苦溫無毒。入足太陰、陽明、少陽,亦入手少陰經(jīng)。辛溫善散,故主傷寒邪在表里之間??嗌葡滦梗食南轮э?,曾膈痰熱脹滿上氣,為祛濕分水實脾而開寒濕痰氣郁結(jié)之圣藥。其所大忌者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諸病耳。
半夏,火痰黑,老痰膠,同芩連。寒痰清,濕痰白。同姜、附、陳皮、蒼術。卒中病痰,南星、皂角,痰飲脅痛。治吐食反胃,消腸腹冷痰,散逆氣。除嘔惡,開結(jié)氣,發(fā)聲音,止脾瀉,斂心汗,一切痰厥頭痛、頭眩圣藥。但血癥消渴,并孕婦禁服。
脾濕痰癥最宜,陰虛痰癥切忌。
主治(痘疹合參) 治痘虛寒嘔噦少食,化痰涎,燥脾濕,和脾胃。但恐燥咽兼損孕婦,灌漿時忌之。無濕痰者戒用。
按∶汪機曰∶脾胃濕熱,涎化為痰,此非半夏,曷可治乎?若以貝母代之,翹首待斃。李時珍曰∶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半夏治痰,為其體滑性溫也。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即化液,辛以潤之是也。丹溪謂∶半夏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成無己謂∶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閉、皆取其滑潤也。俗以半夏為燥,不知利水祛濕,而使土燥,非性燥也。但非濕熱之邪而用之,是重亡津液,誠非所宜。若應犯而犯,似乎無犯古人半夏有三禁,謂血家渴家汗家也。然其功,止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助柴胡主惡寒,是又為足少陽也。助黃芩主祛熱,是又為足陽明也。寒熱往來,在半表半里,故用此有各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