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新產半月左右,忽發(fā)癰腫于四肢胸腹者,是敗血不盡,流滯經絡,或氣血虛弱,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也。如敗血瘀滯者,則 腫赤痛,而脈弦洪有力,當補血行血之中,佐以導瘀疏氣為主。如氣血虛弱,榮澀衛(wèi)逆者,則平塌散漫,而脈虛微無力,當大補氣血為主,如十全、八珍之屬,以固本元扶胃氣,氣壯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涼解毒,勢必不膿不潰,變成壞癥矣。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新產半月左右,忽發(fā)癰腫于四肢胸腹者,是敗血不盡,流滯經絡,或氣血虛弱,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也。如敗血瘀滯者,則 腫赤痛,而脈弦洪有力,當補血行血之中,佐以導瘀疏氣為主。如氣血虛弱,榮澀衛(wèi)逆者,則平塌散漫,而脈虛微無力,當大補氣血為主,如十全、八珍之屬,以固本元扶胃氣,氣壯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涼解毒,勢必不膿不潰,變成壞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