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冷勞氣血枯竭,肉脊齒落,肢倦言微。
吳鶴皋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腎。行于三焦,出入于甲膽,聽命于天君,所以溫百骸,養(yǎng)臟腑,充九竅者,皆此火也,為萬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猶萬物無父,故其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矣。
硫磺(一斤) 豬大腸(二尺) 將硫黃末,實豬腸中,煮三時取出去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日漸加之。服硫磺者,忌食諸禽獸血,此足少陰命門藥也。硫黃,火之精也,亦號將軍,故用之以補火,以其大熱有毒,故用豬腸爛煮以解之。庸俗之人忌而罕用,蓋不知其有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消陰回陽,化魄生魂之力也。
戴元禮曰∶諸涼藥皆滯,惟黃連寒而不滯。諸熱藥皆燥,惟硫磺熱而不燥。有真陽虛衰,桂、附所不能補者,非硫磺不能補之,《本草》稱為救危妙藥,道家以之服食,尊之為金液丹,固人所可常服者。且硝與磺,一陰一陽,皆同類之物,今人惟知用芒硝,而不敢用硫磺,可見今人之不逮古人矣。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冷勞氣血枯竭,肉脊齒落,肢倦言微。
吳鶴皋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腎。行于三焦,出入于甲膽,聽命于天君,所以溫百骸,養(yǎng)臟腑,充九竅者,皆此火也,為萬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猶萬物無父,故其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矣。
硫磺(一斤) 豬大腸(二尺) 將硫黃末,實豬腸中,煮三時取出去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日漸加之。服硫磺者,忌食諸禽獸血,此足少陰命門藥也。硫黃,火之精也,亦號將軍,故用之以補火,以其大熱有毒,故用豬腸爛煮以解之。庸俗之人忌而罕用,蓋不知其有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消陰回陽,化魄生魂之力也。
戴元禮曰∶諸涼藥皆滯,惟黃連寒而不滯。諸熱藥皆燥,惟硫磺熱而不燥。有真陽虛衰,桂、附所不能補者,非硫磺不能補之,《本草》稱為救危妙藥,道家以之服食,尊之為金液丹,固人所可常服者。且硝與磺,一陰一陽,皆同類之物,今人惟知用芒硝,而不敢用硫磺,可見今人之不逮古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