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勞傷氣耗,倦怠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遍身作痛。
嫩黃 (三錢,酒炒) 人參(二錢) 當歸身(一錢五分,酒炒) 白術(二錢,土炒)炙甘草(五分) 陳皮(去白,八分) 北五味(四分,打碎) 上肉桂(去盡皮,七分) 煨姜(三片) 大棗(二枚) 水煎服。(張)按∶正氣強旺,則外無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則內(nèi)無停食之患,七情無過,則神無傷損之失,如是,疾病何由而作也?故百病之作,必由正氣之虛,治者求其所因以調(diào)之,則百病不攻而自退,蓋人軀殼,猶屋之墻垣也。人之腸胃,猶屋之內(nèi)房也。人之氣血,猶屋中之家人也。倘墻垣不固,盜賊乘虛而入,自宜遵守房戶,廣集家人,則盜賊焉能為患?自當潛蹤遠循矣。若不知所重,妄行祛逐,故用大汗藥以耗其表者,如自破其墻垣者也。用迅下藥以竭其里者,如自毀其房戶者也。用消克藥以傷其氣血者,如自殺屋中之家人也。非關外邪,實由自敗,致邪失正,絕人長命,可深嘆也。況有勞倦內(nèi)傷中氣,而不能安納下焦陰火以發(fā)熱者,誤用發(fā)散之藥汗之,則益耗其陽,而愈竭其陰,如中氣不能健運,而不思飲食者。
誤用克伐之藥消之,則愈傷中氣,益增痞悶,耗其陰而發(fā)熱不已者,再加發(fā)散寒涼,中氣虛而痞悶不食者,再加消導克削,則已傷已弱之元氣,何當無據(jù)無義之妄攻?正微不能主宰,勢必隨藥力而變生,別癥名治病而實做病,似救生而實傷生也。(張)以養(yǎng)榮歸脾之意,合成一方,名為養(yǎng)榮歸脾湯,滋陰即所以發(fā)汗,導火即所以除熱,固正即所以卻邪,補心即所以養(yǎng)胃,益火即所以補土,清肺即所以納氣,降濁即所以升清,五臟既調(diào),百骸俱健,自能神清思食而愈矣。
《針灸甲乙經(jīng)》(公元282 年)晉.皇甫謐(士安)撰。十二卷。論述生理、病理、診斷、經(jīng)絡、俞穴和針灸治療等方面,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專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勞傷氣耗,倦怠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遍身作痛。
嫩黃 (三錢,酒炒) 人參(二錢) 當歸身(一錢五分,酒炒) 白術(二錢,土炒)炙甘草(五分) 陳皮(去白,八分) 北五味(四分,打碎) 上肉桂(去盡皮,七分) 煨姜(三片) 大棗(二枚) 水煎服。(張)按∶正氣強旺,則外無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則內(nèi)無停食之患,七情無過,則神無傷損之失,如是,疾病何由而作也?故百病之作,必由正氣之虛,治者求其所因以調(diào)之,則百病不攻而自退,蓋人軀殼,猶屋之墻垣也。人之腸胃,猶屋之內(nèi)房也。人之氣血,猶屋中之家人也。倘墻垣不固,盜賊乘虛而入,自宜遵守房戶,廣集家人,則盜賊焉能為患?自當潛蹤遠循矣。若不知所重,妄行祛逐,故用大汗藥以耗其表者,如自破其墻垣者也。用迅下藥以竭其里者,如自毀其房戶者也。用消克藥以傷其氣血者,如自殺屋中之家人也。非關外邪,實由自敗,致邪失正,絕人長命,可深嘆也。況有勞倦內(nèi)傷中氣,而不能安納下焦陰火以發(fā)熱者,誤用發(fā)散之藥汗之,則益耗其陽,而愈竭其陰,如中氣不能健運,而不思飲食者。
誤用克伐之藥消之,則愈傷中氣,益增痞悶,耗其陰而發(fā)熱不已者,再加發(fā)散寒涼,中氣虛而痞悶不食者,再加消導克削,則已傷已弱之元氣,何當無據(jù)無義之妄攻?正微不能主宰,勢必隨藥力而變生,別癥名治病而實做病,似救生而實傷生也。(張)以養(yǎng)榮歸脾之意,合成一方,名為養(yǎng)榮歸脾湯,滋陰即所以發(fā)汗,導火即所以除熱,固正即所以卻邪,補心即所以養(yǎng)胃,益火即所以補土,清肺即所以納氣,降濁即所以升清,五臟既調(diào),百骸俱健,自能神清思食而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