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傅青主女科》 血塊(第一)

    此癥勿拘古方,妄用蘇木、蓬、棱,以輕人命。其一應(yīng)散血方、破血藥,俱禁用。雖山楂性緩,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湯系血塊圣藥也。

    ◎生化湯原方:

    當(dāng)歸(八錢(qián))川芎(三錢(qián))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

    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又益母丸、鹿角灰,就用生化湯送下一錢(qián),外用烘熱衣服,暖和塊痛處,雖大暑亦要和暖塊痛處。有氣不運(yùn)而暈迷厥,切不可妄說(shuō)惡血搶心,只服生化湯為妙。俗有生地、牛膝行血;山棱、蓬術(shù)敗血;山楂、沙糖消塊;蘄艾、椒酒定痛,反致昏暈等癥,切不可妄用。二、三、四日內(nèi),覺(jué)痛減可揉,乃虛痛也,宜加參生化湯。

    如七日內(nèi),或因寒涼食物,結(jié)塊痛甚者,加入肉桂八分(一作三分)於生化湯內(nèi)。如血塊末消,不可加參、耆,用之則痛不止??傊?,慎勿用峻利藥,勿多飲姜椒艾酒,頻服生化湯,行氣助血,外用熱衣以暖腹。如用紅花以行之,蘇木、牛膝以攻之,則誤。其胎氣脹,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厚樸以舒之,甚有青皮、枳實(shí)、蘇子以下氣定喘;芩、連、梔子、黃柏以退熱除煩。至於血結(jié)更甚,反用承氣湯下之而愈結(jié);汗多小便短澀,反用五苓散通之而愈秘,非徒無(wú)益,而又害之也。

    凡兒生下,或停血不下,半月外尚痛,或外加腫毒,高寸許,或身熱,減飲食,倦甚,必用生化湯加三棱、蓬術(shù)、肉桂等,攻補(bǔ)兼治,其塊自消。如虛甚,食少泄瀉,只服此帖定痛,且健脾胃,進(jìn)食止瀉,然后服消塊湯。

    ◎加味生化湯:治血塊日久不消,半月后方可用之。

    川芎(一錢(qián))當(dāng)歸(三錢(qián))

    肉姜(四分)桃仁(十五粒)

    三棱(醋炒,六分) 元胡(六分)

    肉桂(六分)炙草(四分)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