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小兒因中氣虛弱,復為風冷所乘,則脾經(jīng)受寒,故不時腹痛?,F(xiàn)證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飲熱,或腹?jié)M下痢,古法主理中湯(方見不乳)。若四肢厥冷,則加附子。
〔真按〕小兒因氣弱受寒而腹痛,用參尚須斟酌,必先去寒止痛,再為調補氣分,尤臻穩(wěn)妥。方用北干姜一錢,煨木香八分,廣陳皮錢半,炙甘草五分,姜炒濃樸八分,引用生姜一片,俟痛止,再以五味異功散加干姜為引,調補其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