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科萃精》 虛脹

    作者: 陳守真

    小兒久病脾虛,或吐瀉暴傷脾氣,健運失常,所以飲食不化,食少腹即脹滿,現(xiàn)證精神倦怠,面黃肌瘦,此虛脹也。古法主香樸四君子湯(如人參、土炒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制香附、姜炒濃樸,引用生姜)。

    〔真按〕小兒虛脹,多因久病內(nèi)傷其脾,或因服藥攻下太過,皆成腹脹。方用吉林參須五分,紫濃樸一錢,真廣皮錢半,制金錢術(shù)錢半,白云苓錢半,草蔻仁五分,南木香五分,炙甘草五分。兼寒者,加熟附子五分。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