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dú)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dú)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bào)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馬檳榔(圖缺),即馬金囊、水檳榔。其仁有紋,盤旋似太極圖,又名太極子。
味微苦澀、回甜,性涼。入肺、脾二經(jīng)。清熱解煩渴。子,入藥,嚼之,飲水愈甜。治咽喉炎。
(附方)孕婦難產(chǎn),氣滯血瘀難下,用∶馬檳榔(二錢) 當(dāng)歸(五錢) 川芎(三錢) 車前子(一錢) 煎水服,有催生之效。體虛弱禁
──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