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黃(圖缺),味苦、辛,性溫。入肺經(jīng)。治鼻竅閉塞不通,香臭不聞,寒邪入于太陰肺經(jīng),肺寒咳嗽。藥苗,散寒邪而發(fā)表汗。根節(jié)止汗,實表氣,固虛,清肺氣,消咽噎,噎即喉中梅核之氣,咽不下,吐不出是也。麻黃,氣虛弱者禁用,恐汗多亡陽。
(附方) 治傷風后,寒邪斂注于肺經(jīng),鼻塞不通,不聞香臭,鼻流濁涕,或成腦漏。
麻黃(五錢乳浸曬干) 陳皮(三錢) 桔梗(二錢) 梔子(二錢炒) 川芎(二錢)
黑豆(三錢去殼炒)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竹葉湯下。
──務(wù)本卷三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麻黃(圖缺),味苦、辛,性溫。入肺經(jīng)。治鼻竅閉塞不通,香臭不聞,寒邪入于太陰肺經(jīng),肺寒咳嗽。藥苗,散寒邪而發(fā)表汗。根節(jié)止汗,實表氣,固虛,清肺氣,消咽噎,噎即喉中梅核之氣,咽不下,吐不出是也。麻黃,氣虛弱者禁用,恐汗多亡陽。
(附方) 治傷風后,寒邪斂注于肺經(jīng),鼻塞不通,不聞香臭,鼻流濁涕,或成腦漏。
麻黃(五錢乳浸曬干) 陳皮(三錢) 桔梗(二錢) 梔子(二錢炒) 川芎(二錢)
黑豆(三錢去殼炒)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竹葉湯下。
──務(wù)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