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動脈粥樣硬化》 四、硫酸右旋糖苷(DS)沉淀血清脂蛋白法

    1.試劑

    1%DS、10%DS、2mol/L CaCl2、1mol/L K2C2O4、12%NaCl、0.2mol/l Tris-HCl、0.9%NaCl、0.01mol/L EDTA(pH7.4)

    2.操作

    混合血清在3000r/min下,離心30min,除去血細(xì)胞及其他固體物質(zhì),再以2000r/min離心30min(4℃),以除去血清中的CM。

    取一定體積的上述血清,加1%DS,使血清中的DS濃度為0.05%,加2mol/lCaCl2,使血清中CaCl2的終濃度為0.1mol/L,攪拌后放4℃冰箱過夜,于第二天離心(3750r/min)30min,將離心后的沉淀物溶解在12%NaCl中,而后加0.2mol/l Tris-HCl緩沖液250ml(pH7.4),離心10min,棄去上清,將所得沉淀用0.02mol/l Tris-HCl再洗一次,此步驟要重復(fù)3次。將最后得到的VLDL和LDL溶解在7.5~15ml的1mol/L草酸鉀中(4℃),3750r/min離心30分鐘,去掉沉淀,然后將此溶液在1%NaCl,1%BaCl2溶液中透析48h(4℃)。將透析過的溶液放于離心管中去掉沉淀。把上清液再放入0.02mol/l Tris-HCl緩沖液透析72h,離心,其上清則含有較純的VLDL和LDL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