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溪治法心要》 夢遺(第六十六)

    作者: 朱震亨、??

    專主乎熱。脫精、帶下,與夢遺同法,青黛、海石、黃柏。內(nèi)傷氣血,不能固守,以八物加減吞椿根丸。思想而得,其病在心,宜安神帶補。寒則堅凝,熱則流通,故遺精專主乎熱,用炒柏、蛤粉、青黛,夢遺加知母。夢遺帶便濁,時作時止者,心虛也。真珠粉丸和局方定志丸。

    一方補腎丸∶陳皮(半兩) 黃柏(炒一兩半) 牛膝(一兩) 敗龜板(酒炙一兩半) 干姜(二錢,春夏不用) 上末之,姜汁糊為丸。勞心大過者,鄭叔魯年二十余,攻舉業(yè),夜讀書,每四鼓猶未已,忽發(fā)病臥間,但陰著物,便夢交接脫精,懸空則無夢,飲食日減,倦怠少氣。蓋以用心太過,二火俱起,夜不得眠,血不歸腎,腎水不足,火乘陰虛,入客下焦,鼓其精房,則精不得聚藏而欲走,故于睡臥之間,因陰著物,由厥氣客之,遂作接內(nèi)之夢,于是,上補心安神,中調(diào)脾胃升舉其陽,下用益精生陰固陽之劑,不三月而病安矣。有陰邪所著者,蔣右丞子每夜有夢,招予視之,連二日,診脈,觀其動止,終不舉頭,但俯視不正當人,此蓋陰邪相感,叩之,不肯言其所交之鬼狀,因問隨出入之仆,乃言一日至廟中,見一塑侍女,以手于其身摩之,三五日遂聞病此,于是即令人入廟,毀其像,小腹中泥土皆濕,其病即安。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佚名
  • 作者:
    未知
  •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jīng)典著作,所以書內(nèi)所用方劑又稱為經(jīng)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jīng)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jīng)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nèi)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