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心膈大痛,腰背攻走,大痛發(fā)厥,諸藥不納。大吐者,就吐中以鵝翎探吐之,出痰積一大碗而痛止。
一男子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診其脈弦而數(shù)實,右手為甚,作痰熱客太陽經(jīng)治,以二陳湯加黃芩、羌活、紅花服之,后二日愈。
一男子,忽患背胛縫有一線疼起,上跨肩至胸前側(cè)脅而止,其疼晝夜不歇,不可忍。其脈弦而數(shù),重取大豁,左大于右。夫胛小腸經(jīng)也,胸脅膽也,此必思慮傷心,心上未病,而腑先病也,故痛從背胛起,及慮不能決,又歸之膽,故痛上胸脅而止,乃小腸火乘膽木,子來乘母,是為實邪。詢之,果因謀事不遂而病。以人參四錢,木通二錢,煎湯下龍薈丸,數(shù)服而愈。
一人脾臂痛,二陳湯加酒浸黃芩、蒼術(shù)、羌活,用鳳仙葉搗貼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