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溪手鏡》 利水道分陰陽

    作者: 朱丹溪

    豬苓味甘苦平入太陰少陰之經(jīng),主傷寒溫疫大熱。

    五苓散分利陰陽;

    豬苓湯通調(diào)水道。

    澤瀉甘咸性寒而沉通小腸遺瀝,逐三焦停水,利小便不通,宣膀胱胞垢。

    凡三方同用。

    白術(shù)甘平利水道有分滲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

    甘草湯利津液;

    五苓散潤虛燥;

    真武湯益脾;

    理中丸和胃。

    凡七方同用。

    茯苓甘平開胃府止渴,伐腎水消痰,止小便多,分小便澀。

    大棗湯伐腎;

    四逆湯益陰;

    甘草湯生津;

    豬苓湯利水;

    附子湯補陽;

    附子丸益脾。

    凡九方同用。

    滑石甘寒主傷寒身熱虛煩,通六府九竅津液。同阿膠分滲入大腸滑竅。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