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fù)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咳嗽屬肺,風(fēng)熱郁于肺則生痰,故嗽有喉間作小雞聲者,先用小紅丸下之。不惟下痰,且肺與大腸相為表里,腑不實臟不能實也。大率順氣化痰清肺為主,宜清金貝母湯。
清金貝母湯
貝母 杏仁 桑皮 花粉 桔梗 枳殼 甘草 黃芩 木通 蘇子 陳皮 茯苓
痰甚加膽星;食積痰去貝母,加制半夏、山楂;痰而嗽甚加山梔;喘加馬兜鈴或紫菀;嗽而血加山梔、石膏;嗽而氣逆,倍蘇子;嗽不轉(zhuǎn)加麻黃、石膏;嗽久加款冬花、馬兜鈴,或瓜蔞仁、紫菀、五味、烏梅。
食枳痰須用制半夏、枳實、青皮、枳殼,嗽甚,眼白上有 肉生者,此嗽傷血分也,宜服生地、當(dāng)歸入血分,檳榔下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