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內(nèi)勞少氣,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方。
生地(三十斤取汁) 肉蓯蓉 甘草 阿膠(各一斤) 麥門冬 干地黃(各三斤) 干姜 桑白皮 茯 牛髓(三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麻子仁(三升) 大棗(一百五十枚) 當(dāng)歸(十四兩)干漆(二十?
上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納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shí)之。又加酒一斗四升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zhuǎn)味,可以蜜與地黃汁和諸藥成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 治男子風(fēng)虛勞損兼時(shí)氣方。
甘草(一斤) 石斛 防風(fēng) 蓯蓉 山茱萸 茯苓 人參 薯蕷(各四兩)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絲子 巴戟天 川芎(各三兩并為末) 生地骨皮 生地黃汁(各一升) 丹參(二兩) 生麥門 冬汁 牛髓 白蜜(各三升) 生姜汁(一升) 胡麻(二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
上二十二味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減半,納牛髓、蜜、姜、門冬等汁,微火煎,余八升下諸藥散和,令調(diào),納銅器中湯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內(nèi)勞少氣,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方。
生地(三十斤取汁) 肉蓯蓉 甘草 阿膠(各一斤) 麥門冬 干地黃(各三斤) 干姜 桑白皮 茯 牛髓(三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麻子仁(三升) 大棗(一百五十枚) 當(dāng)歸(十四兩)干漆(二十?
上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納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shí)之。又加酒一斗四升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zhuǎn)味,可以蜜與地黃汁和諸藥成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 治男子風(fēng)虛勞損兼時(shí)氣方。
甘草(一斤) 石斛 防風(fēng) 蓯蓉 山茱萸 茯苓 人參 薯蕷(各四兩)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絲子 巴戟天 川芎(各三兩并為末) 生地骨皮 生地黃汁(各一升) 丹參(二兩) 生麥門 冬汁 牛髓 白蜜(各三升) 生姜汁(一升) 胡麻(二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
上二十二味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減半,納牛髓、蜜、姜、門冬等汁,微火煎,余八升下諸藥散和,令調(diào),納銅器中湯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