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成方切用》 大柴胡湯

    作者: 吳儀洛

    (仲景)治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陽邪入里,熱結(jié)在里。(里非三陰之里,乃胃腑此為少陽陽明。三陰亦有轉(zhuǎn)人陽明者,如太陰有桂枝加大黃湯,少陰有三大承氣,厥陰承氣,皆兼陽明證也。)心下痞硬,嘔而下利。(張兼善曰∶里虛者,雖便難而勿攻。里雖吐利而可下。心煩喜嘔,里熱已甚,結(jié)于胃中,故下之則愈。又曰∶傷寒下之早,者,里虛協(xié)熱而利也。因表里不解,故用桂枝人參湯,解表和里。若傷寒發(fā)熱,汗出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此為實,故以大柴胡下之。)或往來寒熱,煩渴譫妄腹?jié)M表證未除,里證又急,脈洪。(邪在陽明。)或沉實弦數(shù)者。(沉實為邪在里,弦數(shù)為陽。)柴胡(八兩)半夏(半升)黃芩芍藥(三兩)生姜(五兩)大棗(十二枚劈)枳實(四枚)表證未除,故用柴胡以解表。里證又急,故用大黃枳實以攻里。芍藥安脾斂陰,(能瀉肝火此則痞去真緊仲)以前胡易柴胡,名大前胡湯。(崔氏取其清降而治風痰。)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陳三山
  •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