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 葎草

    【藥用】本品為大麻科植物葎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退虛熱。

    【臨床應用】1.用于肺熱咳嗽。

    本品甘苦而寒,功能清熱解毒,用于肺熱咳嗽,可配伍魚腥草、鴨跖草、忍冬藤等藥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尿道刺痛等癥。

    本品有利尿作用,并能清熱解毒,對于濕熱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或尿道刺痛,或尿中有血等癥,可配合鳳尾草、萹蓄、冬葵子、海金沙、烏蘞莓、白茅根等同用。

    3.用于肺癆咳嗽,午后潮熱等癥。

    本品有退虛熱的功效,用治上述病癥,可配合百部、黃芩、丹參、地骨皮等藥同用。

    此外,還有用本品治皮膚濕疹或皮膚瘙癢等癥,配合蒼耳草等藥煎湯外洗;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痛,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葎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