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寒。入肝、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祛風濕。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感冒發(fā)熱,乳癰、惡瘡等癥。
白英味苦微寒,功能清熱解毒,用治感冒發(fā)熱、乳癰等,可配合蒲公英、銀花、一見喜等藥同用。
2.用于濕熱黃疸、腹水等癥。
白英有利尿作用,治療濕熱黃疸或腹水腫痛、小便不利者,可配合金錢草、茵陳等藥同用,使水濕之邪從小便排泄。
3.用于風濕痹痛。
白英有祛風濕作用,用于風濕痹痛,可與秦艽、槍活、獨活等藥同用。
近年來用本品配伍蛇莓、龍葵、白花蛇舌草等藥,用于肺癌以及胃腸道癌腫等癥。
【處方用名】白英、蜀洋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用】本品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寒。入肝、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祛風濕。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感冒發(fā)熱,乳癰、惡瘡等癥。
白英味苦微寒,功能清熱解毒,用治感冒發(fā)熱、乳癰等,可配合蒲公英、銀花、一見喜等藥同用。
2.用于濕熱黃疸、腹水等癥。
白英有利尿作用,治療濕熱黃疸或腹水腫痛、小便不利者,可配合金錢草、茵陳等藥同用,使水濕之邪從小便排泄。
3.用于風濕痹痛。
白英有祛風濕作用,用于風濕痹痛,可與秦艽、槍活、獨活等藥同用。
近年來用本品配伍蛇莓、龍葵、白花蛇舌草等藥,用于肺癌以及胃腸道癌腫等癥。
【處方用名】白英、蜀洋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