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大成》 足部

    ◎環(huán)跳:主中風(fēng)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fēng)市:主中風(fēng),腿膝無力,腳氣,渾身瘙癢,麻痹。

    ◎陽陵泉:主冷痹偏風(fēng),霍亂轉(zhuǎn)筋。

    ◎懸鐘:主胃熱腹脹,脅痛,腳氣,腳脛濕痹,渾身瘙癢,趾疼。

    ◎足三里:主中風(fēng)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痹風(fēng),水腫,心腹鼓脹,噎膈哮喘,寒濕腳氣。上、中、下部疾,無所不治。

    ◎豐?。?/strong>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nèi)庭:主痞滿?;加揖淖螅甲缶挠?,覺腹響是效。及婦人食蠱,行經(jīng)頭暈,小腹痛。

    ◎委中:治同環(huán)跳癥。

    ◎承山:主痔漏,轉(zhuǎn)筋。

    ◎飛揚(yáng):主行步如飛。

    ◎金門:主癲癇。

    ◎昆侖:主足腿紅腫,齒痛。

    ◎申脈:主晝發(fā)痓,足腫,牙痛。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主脅腹脹滿,中、下部疾皆治。

    ◎三陰交:主痞滿痼冷,疝氣,腳氣,遺精,婦人月水不調(diào),久不成孕,難產(chǎn),赤白帶下,淋漓。

    ◎公孫:主痰壅胸膈,腸風(fēng)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沖: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zhuǎn)筋。

    ◎行間: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fēng),小兒急慢驚風(fēng)等癥。

    ◎隱白:主心脾痛。

    ◎筑賓:主氣疝。

    ◎照海:主夜發(fā)痓,大便閉,消渴。

    ◎太溪: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主喉痹,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fēng)。

    ◎涌泉:主足心熱,疝氣,賁豚,血淋,氣痛。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