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癰疽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浮腫,宜調胃白術散。
調胃白術散
白術(炒) 茯苓(各二錢) 陳皮 白芍藥(炒) 檳榔 澤瀉(各一錢) 木香(五分)
作一劑。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如腫不退,加白術(炒) 枳實(麩炒,各一錢)
〔薛〕按∶前癥乃七惡也用此方。若濕除氣少退,用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之類,大便不實尤效。再用檳榔、木香,恐傷真氣也,亦有真氣虛而致前癥者,尤不宜用二藥。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癰疽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浮腫,宜調胃白術散。
調胃白術散
白術(炒) 茯苓(各二錢) 陳皮 白芍藥(炒) 檳榔 澤瀉(各一錢) 木香(五分)
作一劑。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如腫不退,加白術(炒) 枳實(麩炒,各一錢)
〔薛〕按∶前癥乃七惡也用此方。若濕除氣少退,用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之類,大便不實尤效。再用檳榔、木香,恐傷真氣也,亦有真氣虛而致前癥者,尤不宜用二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