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脾虛身腫之癥】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黃,語言懶怯,常腫常退,此脾虛腫之
【脾虛身腫之因】大病后,久瀉后,脾土之真陰受傷,轉(zhuǎn)輸之官失職,不能運化水谷,
【脾虛身腫之脈】或見濡軟,或見弦數(shù),或見浮大,或見細澀,土敗雙弦,乃為木賊。
【脾虛身腫之治】宜溫中健脾,用理中湯。實脾利水,用白術(shù)散?;蚱⒛I虛寒,當(dāng)溫補天真,《金匱》腎氣丸。脾虛痰凝者,六君子湯。脾陰虛損,脾火自旺,加味歸脾湯。
理中湯
人參 炮姜 白術(shù) 炙甘草
白術(shù)散
白術(shù) 豬苓 澤瀉 山藥 蓮肉 白茯苓 人參
金匱腎氣丸即六味地黃丸加桂、附、車前子。
六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廣皮 熟半夏
加味歸脾湯即歸脾湯加丹皮、山梔。
秦子曰∶脾虛亦有陰陽之分,脾陰虛者,脾血消耗,脾火內(nèi)炎,脾雖虛而仍熱,服溫補,則火愈甚,陰愈消,必得滋補脾陰,則陽退而無偏勝矣。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脾虛身腫之癥】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黃,語言懶怯,常腫常退,此脾虛腫之
【脾虛身腫之因】大病后,久瀉后,脾土之真陰受傷,轉(zhuǎn)輸之官失職,不能運化水谷,
【脾虛身腫之脈】或見濡軟,或見弦數(shù),或見浮大,或見細澀,土敗雙弦,乃為木賊。
【脾虛身腫之治】宜溫中健脾,用理中湯。實脾利水,用白術(shù)散?;蚱⒛I虛寒,當(dāng)溫補天真,《金匱》腎氣丸。脾虛痰凝者,六君子湯。脾陰虛損,脾火自旺,加味歸脾湯。
理中湯
人參 炮姜 白術(shù) 炙甘草
白術(shù)散
白術(shù) 豬苓 澤瀉 山藥 蓮肉 白茯苓 人參
金匱腎氣丸即六味地黃丸加桂、附、車前子。
六君子湯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廣皮 熟半夏
加味歸脾湯即歸脾湯加丹皮、山梔。
秦子曰∶脾虛亦有陰陽之分,脾陰虛者,脾血消耗,脾火內(nèi)炎,脾雖虛而仍熱,服溫補,則火愈甚,陰愈消,必得滋補脾陰,則陽退而無偏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