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補方之制。補其虛也。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參、黃 之屬是也。精虛者宜補其下。熟地、枸杞之屬是也。陽虛者宜補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屬是也。陰虛者宜補而兼清。門冬、芍、地之屬是也。此固陰陽之治辨也。其有氣因精而虛者。自當(dāng)補精以化氣。精因氣而虛者。自當(dāng)補氣以生精。又有陽失陰而離者。不補陰何以收散亡之氣。水失火而敗者。不補火何以蘇垂絕之陰。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故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余故曰。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此又陰陽邪正之離合也。故凡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宜。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而辛燥之類不可用。知宜知避。則不惟用補。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貫通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補方之制。補其虛也。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參、黃 之屬是也。精虛者宜補其下。熟地、枸杞之屬是也。陽虛者宜補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屬是也。陰虛者宜補而兼清。門冬、芍、地之屬是也。此固陰陽之治辨也。其有氣因精而虛者。自當(dāng)補精以化氣。精因氣而虛者。自當(dāng)補氣以生精。又有陽失陰而離者。不補陰何以收散亡之氣。水失火而敗者。不補火何以蘇垂絕之陰。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故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余故曰。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此又陰陽邪正之離合也。故凡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宜。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而辛燥之類不可用。知宜知避。則不惟用補。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貫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