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氏醫(yī)通》 崔氏八味丸(金匱作湯。名生料八味丸)

    作者: 張璐

    治腎臟真陽(yáng)不足?;鸩粴w原。

    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肉 干山藥(微焙。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 白澤瀉(去毛。各三兩) 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臍。切) 肉桂(去粗皮。勿見火。各一兩)

    上八味。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招牡}湯。臨臥時(shí)溫酒下。以美膳壓之。

    金匱腎氣丸八味丸肉桂易桂枝。

    錢氏六味丸(一名六味地黃丸 作湯。名生料六味丸) 治腎水真陰不足。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黃用縮砂蜜八錢制。 按金匱八味腎氣地黃本無(wú)縮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竄也。錢氏裁去二味。治小兒解顱等證。雖曰素稟腎虛。而純陽(yáng)未動(dòng)。地黃不制可也。后世借治真陰不足。乃用縮砂制地黃。不特?zé)o減食作瀉之虞。服后連噯數(shù)聲。氣轉(zhuǎn)食運(yùn)。脾腎安和。其陽(yáng)生陰長(zhǎng)之妙。世都莫知。茲特表而出之。

    加減六味丸治陰虛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勞晡熱消瘦等證。

    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四兩。亦可作膏。

    河車六味丸治稟質(zhì)素虛。將欲成勞。

    六味丸本方用紫河車熬膏丸服。

    都?xì)馔?/strong>治腎水不固??人跃?/p>

    八味丸去桂、附。加五味子一兩。

    七味丸治腎虛火不歸根。游散在上在外。

    八味丸去附子。(一方。桂用二兩)

    加減八味丸治腎虛火不歸源。哄熱咳嗽。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一兩。

    濟(jì)生腎氣丸治腎氣不化。小便澀數(shù)。

    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兩。熟地四兩。山藥、山萸、丹皮、澤瀉、肉桂各一兩。附子五錢。加牛膝、車前各一兩。 此本金匱腎氣方中諸藥。各減過(guò)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為宣布五陽(yáng)。開發(fā)陰邪之專藥。更加牛膝、車前。為太陽(yáng)厥陰之向?qū)АR愿螢轱L(fēng)木之臟。凡走是經(jīng)之藥。性皆上升。獨(dú)牛膝通津利竅。下走至陰。車前雖行津液之府。而不傷犯正氣。故濟(jì)生方用之。詳金匱腎氣用桂枝而不用肉桂者。陰氣固結(jié)于內(nèi)。勢(shì)必分解于外。則腎氣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用牛膝引入至陰。又需桂、附蒸動(dòng)三焦。不特決瀆有權(quán)。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五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氣不固者勿用。

    清金壯水丸治腎臟水虧火旺。蒸熱咳嗽。

    八味丸去桂、附。加麥門冬三兩。(去心)五味子一兩。

    納氣丸治脾腎皆虛。蒸熱咳嗽。倦怠少食。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兩。砂仁二兩。如泄瀉少食者。用干山藥末。調(diào)糊代蜜為丸。

    香茸八味丸治腎與督脈皆虛。頭旋眼黑。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兩。鹿茸一具。

    十補(bǔ)丸治稟賦陽(yáng)虛。下體無(wú)力。小兒解顱。脛軟膝蓋不生。

    八味丸加鹿茸一具。五味子一兩。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