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歸魂散(千金) 治蠱毒國中在膈上者。以此藥吐之。
白礬(枯。半。生。半) 建茶(各一兩)
為散。每服五錢。新汲水頓服。服一時許。當(dāng)吐出毒。此藥入口。其味甜不覺苦澀者。即有蠱毒也。
雄朱丸(千金) 治蠱毒從酒食中下者。
雄黃 朱砂(俱另研。水飛) 赤腳蜈蚣(微炙。去足) 續(xù)隨子(為細末。各一兩)麝香(錢半。另研)
上五味。拌勻再研。以糯米粥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熱酒吞下。毒當(dāng)與藥俱下。端午日修合尤妙。
千金太乙追命丸治百病。若中惡氣。心腹脹滿。不得喘息。心腹積聚臚脹疝瘕。宿食不消。
吐逆嘔噦寒熱。瘰 蠱毒。婦人產(chǎn)后余疾。
蜈蚣(一枚) 丹砂 附子 礬石 雄黃 藜蘆 鬼臼(各一分)巴豆(二分)
上八味。蜜丸如麻子。服二丸。日一。陰毒傷寒。遍身疼痛。爪甲青黑。服一丸。當(dāng)汗出。綿裹兩丸。塞兩耳中。下痢。服一丸。下部塞一丸。蠱毒。服二丸。在外膏和摩病上。在膈上吐。膈下利。有瘡。以一丸涂之。毒自出。產(chǎn)后余疾。服一丸。耳聾。綿裹塞耳中。
五香散(千金) 治嶺南毒瓦斯惡核。射工中人。暴腫生瘡。
甲香(即螺甲靨) 薰陸香 丁香 沉香 青木香 黃連 黃芩(各四錢)黃柏(六錢) 犀角 羚羊角 鱉甲 牡蠣 升麻 甘草烏(各四錢) 吳茱萸(二錢)
上十六味。治下節(jié)。水服方寸匕。日二。并以水和少許。洗之。仍以雞子白和散涂瘡上。干即易之。
解水毒飲子(千金) 治人忽中溪碉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
吳茱萸(湯泡。七次。二兩) 升麻 犀角 橘皮(各六錢) 生姜(三兩) 烏梅肉(十四枚)
水煎。分三服?;蛞陨ブ刃?。身上赤斑退為度。
玉樞丹(臭毒門) 千金耆婆萬病丸(積聚門) 理中湯(方祖) 生脈散(方祖)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