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又名時行、天行時疫、疫癘、疫。指感疫癘之氣造成的一時一地大流行的急性烈性傳染病。《素問·本病論》稱溫疫?!兜は姆āの烈呶濉罚骸拔烈?,眾人一般病者是,又謂之天行時疫。”其發(fā)病急劇,證情險惡。若癘氣疫毒伏于募原者,初起可見憎寒壯熱,旋即但熱不寒,頭痛身疼,苔白如積粉,舌質(zhì)紅絳,脈數(shù)等。治以疏利透達為主,用達原飲、三消飲等方。若暑熱疫毒,邪伏于胃或熱灼營血者,可見壯熱煩躁,頭痛如劈,腹痛泄瀉,或見衄血、發(fā)斑、神志皆亂、舌絳苔焦等。治宜清瘟解毒,用清瘟敗毒飲、白虎合犀角升麻湯等方。參見疫、天行、時行、溫疫發(fā)斑等條。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又名時行、天行時疫、疫癘、疫。指感疫癘之氣造成的一時一地大流行的急性烈性傳染病。《素問·本病論》稱溫疫?!兜は姆āの烈呶濉罚骸拔烈?,眾人一般病者是,又謂之天行時疫。”其發(fā)病急劇,證情險惡。若癘氣疫毒伏于募原者,初起可見憎寒壯熱,旋即但熱不寒,頭痛身疼,苔白如積粉,舌質(zhì)紅絳,脈數(shù)等。治以疏利透達為主,用達原飲、三消飲等方。若暑熱疫毒,邪伏于胃或熱灼營血者,可見壯熱煩躁,頭痛如劈,腹痛泄瀉,或見衄血、發(fā)斑、神志皆亂、舌絳苔焦等。治宜清瘟解毒,用清瘟敗毒飲、白虎合犀角升麻湯等方。參見疫、天行、時行、溫疫發(fā)斑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