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藥艾條之一。出《太乙神針備急灸法合編》。所含藥物,各家記載不一。近代處方多以艾絨、硫黃、乳香、沒藥、丁香、松香、桂枝、雄黃、白芷、川芎、枳殼、皂角、獨活、細辛等藥制成。使用時,點燃一端,用布七層包裹,按于應灸穴位或痛處。冷則易之,以灸之局部溫熱為度。用以治療風寒濕痹,痿弱無力,以及一般慢性虛寒病癥等。
②針灸著作。清·邱時敏編。成書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①藥艾條之一。出《太乙神針備急灸法合編》。所含藥物,各家記載不一。近代處方多以艾絨、硫黃、乳香、沒藥、丁香、松香、桂枝、雄黃、白芷、川芎、枳殼、皂角、獨活、細辛等藥制成。使用時,點燃一端,用布七層包裹,按于應灸穴位或痛處。冷則易之,以灸之局部溫熱為度。用以治療風寒濕痹,痿弱無力,以及一般慢性虛寒病癥等。
②針灸著作。清·邱時敏編。成書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