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詞典》t~w 天蛇毒

    病名。因草間毒蛛、蛇毒等所致之全身潰爛性疾病。見《夢溪筆談》,并記有“病癩,通身潰爛,號呼欲絕。西溪僧識之曰:‘此蛇毒耳,非癩也?!∧酒ぶ箫嬕欢吩S,令其恣飲,初日即減半,兩三日頓愈。驗其木,乃今之秦皮也。然不知天蛇為何物?或云:草間黃花蜘蛛是也。人遭其螫,乃成此疾?!贝水敺褐钙つw外傷傷口接觸草間之蜘蛛毒、蛇毒素而引起之中毒。又稱天蛇瘡?!锻饪茊⑿肪硎岸嘤刹葜谢ㄖ┲塍?,復(fù)被水濕外浸所致,生于肌膚,起泡作癢,破流粘汁。外敷二味拔毒散。類似蟲咬性皮炎。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