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發(fā)于腮頷部的癰。出《保嬰撮要》卷十三。又名腮頷發(fā)、魚腮毒、金腮瘡。本病多因陽明結熱所致。治宜清胃瀉熱,方用清胃散加減。若二便不通,可用涼膈散;二便如常者,用漏蘆湯。參見外癰條。
《針灸甲乙經》(公元282 年)晉.皇甫謐(士安)撰。十二卷。論述生理、病理、診斷、經絡、俞穴和針灸治療等方面,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專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系指發(fā)于腮頷部的癰。出《保嬰撮要》卷十三。又名腮頷發(fā)、魚腮毒、金腮瘡。本病多因陽明結熱所致。治宜清胃瀉熱,方用清胃散加減。若二便不通,可用涼膈散;二便如常者,用漏蘆湯。參見外癰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