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骨關節(jié)慢性破壞性疾病兼有膿腫者。見清·余景和《外證醫(yī)案匯編》卷三。該病起病很慢,化膿亦遲,潰后不易收口,因其膿形成后可以流竄,潰后膿液稀薄如痰,故稱流痰。屬于無頭疽之一種。流痰好發(fā)于兒童和少年,患者常有肺結核病史。發(fā)病部位以脊椎為最多,其次為下肢、上肢。根據(jù)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龜背痰、鶴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雞胸痰、附骨痰、腎俞虛痰、環(huán)跳流痰等多個名稱。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久病腎陰虧損,骨髓不充,或有所損傷以致氣血失和,外邪乘虛而入,痰濁凝聚,留于骨骼,發(fā)為本病,癥見初起局部酸脹微腫,隱隱作痛,不紅不熱;久則患處漫腫疼痛成膿,周圍肌肉萎縮;后期由于陰虧火旺,可伴見午后潮熱,盜汗,身困無力,食少等全身癥狀。潰后瘡口可流出清稀膿液及敗絮樣物,久則瘡口可呈凹陷,周圍色紫,形成竇道,不易收口。治療初應以補肝腎,溫經化痰為主,可用陽和湯、小金丹之類;中期則宜扶正托毒;后期瘡潰膿成,難以收口,當重扶正。氣血虧損者,用人參養(yǎng)榮湯;陰虛火旺者,用大補陰丸之類。若竇道形成,應配合外用七仙條或千金散粘附藥線插入管內。亦可采用手術療法治療。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指骨關節(jié)慢性破壞性疾病兼有膿腫者。見清·余景和《外證醫(yī)案匯編》卷三。該病起病很慢,化膿亦遲,潰后不易收口,因其膿形成后可以流竄,潰后膿液稀薄如痰,故稱流痰。屬于無頭疽之一種。流痰好發(fā)于兒童和少年,患者常有肺結核病史。發(fā)病部位以脊椎為最多,其次為下肢、上肢。根據(jù)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龜背痰、鶴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雞胸痰、附骨痰、腎俞虛痰、環(huán)跳流痰等多個名稱。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久病腎陰虧損,骨髓不充,或有所損傷以致氣血失和,外邪乘虛而入,痰濁凝聚,留于骨骼,發(fā)為本病,癥見初起局部酸脹微腫,隱隱作痛,不紅不熱;久則患處漫腫疼痛成膿,周圍肌肉萎縮;后期由于陰虧火旺,可伴見午后潮熱,盜汗,身困無力,食少等全身癥狀。潰后瘡口可流出清稀膿液及敗絮樣物,久則瘡口可呈凹陷,周圍色紫,形成竇道,不易收口。治療初應以補肝腎,溫經化痰為主,可用陽和湯、小金丹之類;中期則宜扶正托毒;后期瘡潰膿成,難以收口,當重扶正。氣血虧損者,用人參養(yǎng)榮湯;陰虛火旺者,用大補陰丸之類。若竇道形成,應配合外用七仙條或千金散粘附藥線插入管內。亦可采用手術療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