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外穴名。出《奇效良方》。在口腔內(nèi),當(dāng)舌背正中縫的中點處。主治哮喘,咳嗽,消渴,舌強(qiáng),吐舌等。先用消毒紗布裹舌外牽。直刺0.1-0.2寸?;螯c刺出血。若治哮喘咳嗽,可用隔姜灸。如熱嗽,于艾炷中加雄黃末少許;如冷嗽,則加款冬花末,灸畢以茶清連生姜細(xì)咀咽下。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外穴名。出《奇效良方》。在口腔內(nèi),當(dāng)舌背正中縫的中點處。主治哮喘,咳嗽,消渴,舌強(qiáng),吐舌等。先用消毒紗布裹舌外牽。直刺0.1-0.2寸?;螯c刺出血。若治哮喘咳嗽,可用隔姜灸。如熱嗽,于艾炷中加雄黃末少許;如冷嗽,則加款冬花末,灸畢以茶清連生姜細(xì)咀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