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拘泥,有所顧忌?!端貑枴の迮K別論》:“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②證名。筋脈拘緊牽強不伸之證。多由濕熱、風(fēng)寒、血虛所致?!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皾駸岵蝗粒蠼钴浂?,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薄峨s證會心錄》卷上:“古書有風(fēng)寒、濕熱、血虛之不同,然總不外亡血,筋無榮養(yǎng)則盡之矣。蓋陰血受傷則血燥,血燥則筋失所滋,為拘為攣。”參拘急、拘攣條。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①拘泥,有所顧忌?!端貑枴の迮K別論》:“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②證名。筋脈拘緊牽強不伸之證。多由濕熱、風(fēng)寒、血虛所致?!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皾駸岵蝗粒蠼钴浂?,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薄峨s證會心錄》卷上:“古書有風(fēng)寒、濕熱、血虛之不同,然總不外亡血,筋無榮養(yǎng)則盡之矣。蓋陰血受傷則血燥,血燥則筋失所滋,為拘為攣。”參拘急、拘攣條。